当前位置: 首页 >  焦点 >  >  详情
AI 降温,这家千亿巨头该何去何从?
2023-08-10 17:52:38    来源:钛媒体
图片来源 @视觉中国

文|锌刻度,作者|陈邓新,编辑|李觐麟

资本市场,从来不缺 " 明星 "。


(资料图)

迈入 2023 年,AI 成为资本市场的关键词,点燃全球投资者的热情,风头一举盖住之前大火的光伏、碳酸锂、新能源汽车等主线。

此背景下,被誉为 " 算力之王 " 的英伟达,斩获美股上半年涨幅第一的桂冠。

同期,A 股也上演了资本盛宴,有 32 只 AI 概念股涨幅超过 100%,这其中名不见经传的中际旭创最为吸睛,一跃成为 A 股千亿元市值的公司。

那么,资本为何对中际旭创如此厚爱?中际旭创,拿什么撑起千亿市值?风光之下,中际旭创的隐忧是什么?

涨系 AI,跌也因 AI

算力,堪称 AI 的底座。

当初,OpenAI 为了训练大模型 GPT-3,启用了一万张英伟达 A100 显卡,而模型更大的 GPT-4、GPT-5 则需要更多的算力。

据 OpenAI 的测算,自 2012 年以来,全球头部 AI 模型训练算力需求三四个月翻一番,每年头部训练模型所需算力增长幅度高达 10 倍。

不难看出,竞速大模型,算力首当其冲,这也是英伟达如此吃香的缘由。

可惜的是,国内的显卡企业下场晚、基础差、底子薄、产业层次不高,难以与英伟达相提并论,资本不得不另辟蹊径。

于是乎,光模块进入资本的视野。

据百度百科显示,光模块是进行光电和电光转换的光电子器件,被广泛应用于交换机、路由器、服务器、无线基站等场景。

譬如,英伟达 AI 基础架构解决方案 SuperPOD 架构,要用到 140 台 AI 服务器、1120 张 A100 显卡、186 台交换机、5760 个至 8000 个光模块。

长城证券表示:" 大模型时代带来高算力需求,高算力需求会带来功耗上的提高,超算厂商的成本也会随之上升。因此,在算力需求快速提升的背景下降低功耗将为超算厂商带来竞争优势。"

图源:知乎 " 弱电笔记 "

反映到资本市场,则是光模块全球巨头中际旭创站到了 C 位。

在 " 算力需求指数级爆发,光模块增量也会随之增长 " 的逻辑下,中际旭创 2023 年上半年的涨幅高达 446.49%,创下市值 1283.72 亿元的历史记录。

而同期的上证指数上涨 3.65%,深证成指上涨 0.1%,创业板指数下跌 5.61%,人工智能指数上涨 38.82%。

然而,风云突变。

据 " 新浪科技 " 报道,在国内外,一场初代 AIGC 企业的裁员、停摆潮,已经开始悄然蔓延,第一波裁员潮来了。

AI 降温,已肉眼可见。

如此一来,中际旭创的涨势止住了,2023 年 7 月的跌幅为 13.19%,结束了月线 6 连涨,而市值也打响了 " 千亿保卫战 "。

内卷不断,洗牌不止

事实上,光模块虽然前景光明,但这并不意味着中际旭创可以躺赢。

之所以如此,皆因行业壁垒不高。

据 " 科技狐 " 报道,光模块虽然有技术学习周期,但整体还是拼成本、拼响应速度,迭代周期非常短,每 3 年至 5 年迭代一次;2010 年开始试用 40G 新产品,2016 年数据中心已逐渐用上 100G,2022 年的市场主流产品是 200G、400G 光模块,2023 年的主角已经突破到 800G 光模块。

这么一来,市场激烈颇为竞争,玩家们不得不持续推新以求先人一步。

据 " 市值观察 " 报道,新产品推出的早期下游给出的价格会相对较高,而随着其他竞争厂商的技术跟进,新品之后每年会有 10%~20% 的价格下降区间,产品毛利率逐步走低,直到有更高速率的光模块技术出现,才进入下一个生命周期。

一言以蔽之,这是一个不断内卷的游戏。

但内卷加剧,也不是一点好处也没有,至少弯道超车的机会不少。

须知,2010 年全球十大光模块玩家,清一色的外企面孔,而彼时国内玩家呈现 " 散、乱、小 " 的特征,中际旭创的光模块业务也不过刚刚起步。

不过,国内玩家并不愿俯首称臣。

不断追赶之下,也有了不容小觑的实力,到了 2015 年已有一家企业跻身全球十大光模块玩家序列,拉开了全面进攻的序幕。

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降临,以及 5G 牌照发放,行业迎来了上行周期,光模块的江湖座次再次发生了重大改变。

据 LightCounting 的数据显示,2022 年全球光模块 TOP 10 榜单共有 7 家中国企业入围,海外企业仅剩下 3 席;其中,中际旭创与 Coherent 并列榜首,Acacia 位列第三,华为海思位列第四,光迅科技位列第五,海信宽带位列第六,新易盛位列第七,华工正源位列第八,Intel 位列第九,索尔思光电位列第十。

由此可见,中际旭创成为 " 内卷 " 的最大赢家。

2017 年至 2022 年,中际旭创的营业收入从 23.57 亿元增长至 96.42 亿元,净利润从 1.62 亿元增长至 12.24 亿元。

据中际旭创的业绩预告显示,2023 年上半年,净利润为 5.50 亿元至 6.70 亿元,同比增长 11.69% 至 36.05%。

图源:同花顺

尽管如此," 中际旭创们 " 的挑战依旧,即洗牌不会停止。

一名私募人士告诉锌刻度:" 光模块很难说是一门好生意,不能依靠重资产‘躺平’,只能不断参与技术‘内卷’,亟需从价格战走向价值战。"

依赖光芯片,能飞多远?

价值战的关键,在于掌握上游的光芯片,从而走一体化的打法。

而中际旭创的光模块产品,所需的光芯片大多以外购为主,从而在价值链上处于不利的位置,成为不可回避的隐忧。

譬如,2023 年第一季度,光芯片巨头博通公司的净利率为 42.33%,而中际旭创的净利率为 13.31%,前者是后者的 3 倍有余。

以上可见,光芯片的壁垒更高,中际旭创亟需补课。

好在中际旭创也意识到这一点,也在自研光芯片,且上手就是高端的硅光芯片,适用于最新的 400G/800G 的硅光模块。

据公开资料显示,硅光芯片为业界追逐的高地,在速度、能耗、成本等全方位超越普通光模块,未来就成为光芯片的新增长极。

实际上,不少海外企业节节败退之后,放弃了光模块的阵地,退守至光芯片,以避开中国企业的锋芒。

这意味着,光芯片迟早要成为主战场。

眼下,国内玩家在中低端光芯上颇有话语权,但在高端光芯片上存在感较低。

据 ICC 的数据显示,2021 年 2.5G 国产光芯片占全球的比重超过 90%,10G 国产光芯片占全球比重约为 60%,而 25G 光芯片的国产化率约 20%,25G 以上光芯片的国产化率约 5%。

西南证券表示:" 随着国内光模块厂商全球份额持续提升,一体化降本增效需求不断提高,叠加光芯片技术不断成熟,国内光模块产业链有望进一步优化整合,光芯片国产替代流程有望提速。目前国内厂商正加速 50G 及以上光芯片的开发节奏,未来有望实现较大突破。"

此外,由于市值攀升,中际旭创还有另外一个隐忧:股东、高管持续逢高减持,令股价承压,也一定程度上挫伤了投资者的信心。

图源:格隆汇

总而言之,AI 革命在曲折中前行,中际旭创的确值得高看一眼,但要从做大走向做强。这考验着,中际旭创的智慧。

关键词:

上一篇:炎炎夏日行 浓浓教育情——新县高级中学开展暑期大走访活动
下一篇:最后一页